+DF建筑   +DF室内  +DF环境
 
首页 > 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新楼盘》刘晓逢专访-建筑风格本没有对与错
2010-08-22
                    建筑风格本没有对与错
                                  ——转载《新楼盘》18期专家访谈
刘晓逢          
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美国DF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


  《新楼盘》:“欧洲建筑风格成主流”前些年对于欧陆风的崇尚,导至大大小小的城市不断的重复和翻版。对于这种现象您的观点和看法是怎样的?
    刘晓逢:我认为欧陆风本身是不存在对与错、好与坏的问题的,也没有时尚与传统的冲突。我觉得任何一种建筑风格,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与错只产生在伪劣的建筑设计上。为什么又常常有人说欧陆风泛滥、欧陆风盛行呢?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建筑不仅是神似做不到,而且连形似也做不到,有的建筑只有两分像、一分像,甚至于四不像就被盖了出来,那么这样的建筑出现在大家的眼中自然会给大家带来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真正好的建筑设计不回避风格的纯粹化,而要回避的是一种假冒伪劣的做法。去过欧洲的人都知道,把巴黎大街上随便一片街区的建筑立面截取下来都可以拿到上海,同外滩上的建筑比一比。做为上海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外滩的建筑带是一段非常纯粹的欧式建筑,不是吗?是吗?那么为什么人们不会觉得上海外滩建筑也欧陆风泛滥、欧陆风过时呢?因为这些建筑是经过优秀建筑师的细心调理、认真创作、慎重表达的一种有着严格审美规则的传统风格的建筑,配上建筑师深厚的建筑设计功底以及审美追求,精心制造出来。经过这样一种用心的建筑加工,建筑最终融入了优秀建筑师的心血、优秀建筑师的追求。这样的建筑不管它做成什么样的风格最终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说欧陆风本身是没有错的。
走在欧洲的大街上是很难找到难看的建筑的,可是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建筑群中就完全不同了,是很难找到好看的建筑的,当然近些年情况逐渐好一点了,可是已经盖起来的丑陋建筑我们怎么可能回避不去看到它们呢?我觉得这真正是这一代建筑师的责任,需要去为这些建筑的纯粹风格去证明、去努力,把建筑师真正的能力和心思以及设计功底展现在建筑中,能够让城市的居民得到切身的感受,得到一种美的熏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很多建筑基本上是没有来得及十月怀胎就要诞生出来,如果建筑师的思维速度不够快,来不及深思熟虑就交出答案来了,这样产生出来建筑是很难保证它的健全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筑是健全的、是美观的、也是合理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筑就有可能是拼凑的、缺少思考的,也可能是畸形的。
如果你去过巴黎圣母院的话,就会发现巴黎圣母院它融入的根本就不是一位设计师或者是一位美术家的心血,这里的设计创作成果融入的是数百位卓越的设计师、美术家、雕塑家、绘画家的心血。造这样的建筑要花上很多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这样的建筑在审美上是永恒的,再过几千年、几万年也是不会失去光彩的。
如果设计工作本身不能到位,建筑就不可能给市民带来一种美好的印象,反过来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恶劣的感受,这也就产生了我们说的“欧陆风泛滥”的情况。所以现在真正缺少的是精彩的建筑、精细的建筑、有想法的建筑、有创意的建筑、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平静、走向美好向往、走向精神升华的建筑。
建筑的精彩从精神方面来说是“真、善、美”,从使用的方面来说是合理,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心血和投入,所以说建筑本身没有罪过,建筑风格本身也没有对错。虽然建筑师怎么样去做也不能完全由自己去选择,但是我觉得对建筑好坏的历史评判是绝对公正的,建筑一定要体现建筑师的品味和心血,体现投资者的投入和追求,最终反馈在这个建筑上的就是它带给使用者和城市居民的一种良好的感受,使之成为市民心灵寄托的场所,而心灵寄托的场所才是建筑的真正本质,所以我觉得欧陆风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建筑品质的问题。

    《新楼盘》:中国建筑流传千年,有人说建筑它是凝固的音乐。梁枋、斗拱、石鼓、台基、柱础、墙檐、屋脊、砖雕、彩绘、门墩、窗牖、隔扇、瓦当和藻井等等。这些传统建筑经过现代审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创造,都将是不可多得的国粹,您是怎么看我国的传统建筑?
      刘晓逢:中国建筑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停的发展和创造,到了唐朝以后建筑在大体形式的方面改变越来越少,在精细化方向的发展则是越来越多。中国建筑到了晚期的时候建筑本身的比例发展越来越协调,建筑设计的造型越来越秀美,建筑中间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增加了绘画、雕塑的成份。不得不说中国建筑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应该是到了经得起推敲和经得起观赏的程度,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目前现代建筑的形式却好象总有着一种不太容易找到结合点的感觉。现代的建筑和中国古代的建筑之间没有一种绝对必然的联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好我们古代传统建筑的精髓且如何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形式中间去呢?其实在大量的尝试后,是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的,比如说万科第五园和苏州博物馆,这两个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形式下的一种比较成功的融合再现。这种再现的成功不是形式上的再现而是传统精神、传统思想、传统气质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东方文化的再现,一种涵蓄、一种谦虚、一种低调,思想上相对来说比较拘谨,空间上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外表优雅朴素、内里欢快清明,对小型空间有它独特的发现、体验、爱好和追求,这些都在万科第五园和苏州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话题延展开去,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在这两个建筑中比较明确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通过其它建筑形式的延伸。比如说现代建筑不一定能够非常明确的看出它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影子,只要具备它的内在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能够体现出中国特质的东方文化。建筑师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吸取,如果着眼于精神空间和文化方面,还是可以有很多发展方向的。
还是这样的一句话:建筑及建筑风格本身是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也没有泛滥和稀缺的问题的,建筑的成败全部都在于开发者的追求和投入、设计师的水平和心血,能够多大程度地注入到建筑中,并通过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色彩、风格、材料等充分体现出来。

    《新楼盘》:经常会有一些建筑师说,中国建筑师应该肩负相应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社会责任。针对这些您有怎样的思考,对中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又有怎样的期待?
       刘晓逢:影响到中国建筑或者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群体的哲学观所决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社会群体哲学的出发点决定了建筑的目标归属。投资方投入的原因取决于他所想要得到的结果,这是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使用者所希望得到的建筑成果也是从他的哲学观出发;建筑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如果建筑师不能够和投资方或者是使用者的哲学理念相适应地去工作、去创作建筑的话,那么他既不会被投资方接受也不会被使用者接受。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建筑师就只是一个窗口或者只是一个工具,把目标的载体带到了受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的哲学观体现出来的也是他服务对象的群体哲学观。
对于中国这个大环境来说我们应该冷静地去分析,去看待大环境下的群体哲学观。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优秀的、传统的历史文化的国家,最为主导的文化就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儒家文化。中国社会主导的群体哲学是儒家文化的哲学,其倡导的道德观、礼仪观、人生观是中华伟大文明的思想基础。这种情况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主导的社会群体哲学观不是出发于宗教而是出发于文化。我们需要看到这种区别产生的不同结果,儒家文化虽然有精彩的一面,但是里面也有很多哲学道理,比如说“父为子纲、子为母纲”,更加强调了以主要男性成员为核心的家庭单位在社会中的主要地位,其实就是一种本位主义哲学。本位主义哲学基本的定义是以自身为核心,划分目标团体的范围。简单地从现象上说,就像一个省的人会更为团结去对待另一个省的人,一个城市的人会更为团结去对待另一个城市的人,一个村子里的人会更为团结去对待另一个村子里的人,一家人会更为团结对待另一家的人,当这些方面的矛盾都不存在的时候,本家兄弟就开始发生矛盾冲突。带着这种本位主义哲学观去参与个体性的体育竞技是比较适合的,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但是带着这种本位主义哲学观非常不适合团体性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目前在中国表现最为明显的人数最多的团体性运动是足球,(且不说橄榄球能在中国有怎样的发展)十几亿人中选出的十几人,连亚洲都走不出去,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群体哲学观问题,带着本位主义去踢足球是没有办法真正体现足球本质的。另外一种哲学思想也值得注意:由于中国数千年来都没有确立精神信仰主导的哲学思想,而儒家哲学又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哲学,这也就导致了功利主义的产生。没有“来世”观念的哲学,也导致人们追求“现世现报”,不仅功利主义哲学占据了主体,而且还非常急功近利。
建筑师说白了就是社会群体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工具,如果单纯要求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一种群体哲学观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带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带着本位主义的思想去做建筑设计,建筑本身就会产生很多不正常的状况。
不管建筑形式怎样发展变化,如果建筑师不能脱胎出自己所在群体固有的哲学思维,那么他的建筑也一定能把这种哲学思维很深刻地反映出来。有时候我们担心,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建设方会有人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进行一些不公正的的方案决择,专家、评委也会因为个人的权益作出一些不公正的选择,而建筑师本身也会对建筑设计采取抄袭、剽窃、盗用还有模仿类似的种种手段以达到其功利的建筑设计目的。如果社会大环境不能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正确的看待,建筑师们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中国建筑师肩负了非常重的使命,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而有时也不得不因为无奈而选择顺流而下,很难选择逆流而上。与其说建筑师肩负的使命很重要,还不如说整个社会肩负的使命都很重要。
我们也惊喜的看到很多建筑师在同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社会现象作着斗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对建筑的看法,对建筑设计的看法,对建筑师的看法,好的方案实施出来社会大众能够接受,他们的审美情趣一旦被提高,就很难再去降低要求,去选择更低水平的设计,这就是变化,这就是改变的最好方式。中国建筑设计总体上是朝着正确的、更好的、更公平的、更时尚、更现代的、更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方向发展着。因此我对中国未来建筑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

   《新楼盘》:刘先生擅长于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请您选择两至三个具体项目简单阐述一下对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心得。比如说,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的关系,商业综合体与周边交通流线的利用和处理,酒店、写字楼、住宅、购物中心、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类建筑统一……
    刘晓逢:从业这么多年,很有幸的尝试了那么多城市中心附近的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践后,确实也获得了对不同商业综合体的认知。顾名思义,商业综合体的内容是比较综合的,一方面有商业,一方面也有住宅,有公寓等一些相关的其它类型的产品,但是不管它是怎么样一个复杂的综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就是开发性的、商业性的地产来做的。这个目标其实也非常的简单,我们一直对商业综合体都有一个认知,就是在实现它的功能的最流畅设计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的均值化。如果说你设计的商业综合体的面积比较大,而实际上沿街的面和沿街的面积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做为建筑师来说,沿街的商业尤其是一层的实际上是不需要去过多的担心它的销售问题的,应该担心的是如何将商业建筑内部的价值发挥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如何把人流引入到商业建筑的纵深,实现纵深的商业价值;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把商业人流引入到一层以上,比如二到五层、二到六层的商业空间中去,以实现一层以上的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这两条应该是建筑师费心思在功能上去考虑的。如果可以解决掉这两条商业设计的问题,我们还得要注意商业部分和上部的办公、公寓或者酒店,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它们的联系指的是形式上的呼应、功能上的区分、交通流线的明确。形式上的呼应可以造成非常大的城市招显效应,商业建筑必须实现它的城市标志性,如果实现了城市标志性,商业建筑本身自然会聚集人气,能解决商业人流的问题,商业建筑本身就可以产生比较大的经济价值。这里面我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我所设计的深圳市南山区大中华现代城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宠大的建筑群,建筑群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商业群房之上,而且整栋建筑达到了三十万平米,规模非常的大。我们在分析上部的住宅部分时,觉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居家优势,作为住宅居家使用来说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弊端。比如说有的单元达到一梯十户,居家环境不理想,另外建筑非常密集又没有真正的绿化环境,容积率都达到了11.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用传统的住宅设计理念向购房者去推销就很有可能会遇到非常大的销售阻力。针对这种弊端我们改换了一种设计思路,我们决定将建筑的外观形式做成一种公建化的立面状态,不需要多大的说明就可以想象到的一个11.0容积率的建筑,它的真实城市环境应该是交通比较便利,而环境比较嘈杂的城市中心地带,如果我们回避掉住宅的外观形式而让它拥有更像办公楼、更像酒店、更像公寓这样一种建筑形式的话,会给人另外一种启示,也就是说我们这里的建筑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性住宅建筑来考虑购买后的使用功能。容积率很大,它的户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小户型特别多,很多人也可以用它来作为投资,让它来转化为办公、公寓,甚至集中承租转化为酒店功能使用。这样的一种思路指导下实施出来的建筑设计成果,最终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的理念是成功的,在两个月以内住宅被销售一空。设计过程中理念的转换是商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住宅销售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发现这种具有动感形态,又具有公建化感觉的住宅外观和商业风格融为一体,带来了很大的城市标志性效应,也就是说当住宅拥有城市标志性时,商业部分的价值也得到了空前的体现。街角的商铺34平米拍卖到了500万元。这是2005年的事情,这个项目给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名气,在当时的深圳南山区没有一个楼盘可以同它相比,因此这个项目被命名为南山楼王。
第二个商业项目是湖北的领秀中原。在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这块地的形状是不尽理想的,是由三块比较小的棱形地块角对角拼接而成的,总的用地面积只有4万平方米。商业部分以上的公寓以及办公建筑共10万平方米体量,被我们放在沿街的第一个棱形用地上,住宅部分我们放在第二个、第三个棱形用地上,然后共同构成一个2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住宅区。抛开住宅部分不谈,商业部分我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怎么样提升它内部的价值和上层的价值。由于建筑的纵深过深,解决问题难度非常大,经过分析后我们决定把重心向里移,也就是把建筑真正的中庭移到最里端,隔着商业在中庭的外面设计一条半敞开的商业步行街。半敞开的商业步行街应该是我们一个独特的想法,通过这个半敞开的商业步行街,我们将外部城市的人流过渡到步行街,再过渡到里面的中庭。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把人流引入商业综合体中间和后部中庭,而且相互之间、上下之间的交通也通过楼电梯的交错来改变购物的环境感受。在建筑的外观形式上我们仍然很注重它的城市标志性。虽然从平面上看建筑是对称的,但是我们的建筑从外观上看一点也不缺少动感,这种动感是一种旋转式上升。通过这样的设计整个建筑成为了城市里绝对的标志,时隔六七年这个建筑仍然是城市中的代表性建筑。当然这对于我们设计公司来说,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新楼盘》:作为美国DF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请您谈一下贵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规划。
    刘晓逢:我认为DF国际在从业的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已做过全国各地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其间并没有做过过多的媒体宣传,但是DF国际的发展策略却是比较清淅的。是用“立足全靠真功夫”来实现我们的精细、大气、创新的设计目标。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盖成的建筑来获得一种美誉度,通过帮助开发商获取成功来获取自身的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提出了自己战略性的、稳步成长的发展口号。我们的发展口号实际上是“用一个项目占领一座城市”,口气有点大,但是也就真的在不少地方做到了。而最终让DF国际走向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汕尾迪拜城项目
2019-11-18
西港太子大酒店
2019-11-18
西港IT综合楼项目
2019-11-18
柬埔寨太子国际广场
2019-11-18
明天世纪中心项目
2015-07-23
湖南桂花广场项目
2016-02-1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首页 | 联系我们 | 招聘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